您好,欢迎来到昆明侦探事务所

华为重申不造车!余承东“失意发言”是为何?

发布时间:2023-04-06 人看过

3月3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内网署名发文,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此外,任总还着重强调了“华为/HUAWEI”的标志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设计上。

也就是说,问界的销售好不容易在3月8号盼来的“HUAWEI问界”名头,才刚刚用不到一个月呢,就又被打回了原形,改回了“AITO问界”。

你想想看,这帮人现在手上忙着拆宣传物料,心里还想着如何安抚刚下订的客户,未来还得继续解析这台摆在华为展厅的车的品牌来历以及它和华为究竟是什么关系。

问界销售:45度仰望天空,眼泪不会流下来。

(这段为一码哥主观臆想,但实际心情应该差不多……)

为什么华为不造车?

因为这不符合华为的战略思想啊!

我们不妨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华为,其实人家在简介上就写明白了。

华为的战略关键点是做一家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的供应商。说白了华为业务大盘就是做B端的生意,让自己技术能力和数字化能力变成解决方案,去解决传统行业中企业客户所遇到的问题。

所以华为在汽车这块业务的战略方向一直都很清晰,就是为车企“赋能”。

而这种“赋能”又主要分为三种套餐:

1. 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作为供应商身份,向车企主机厂提供零部件,如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

2. HI(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给车企主机厂提供包括智能电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在内的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

3. 智选车模式,华为提供包括整车外观、内饰设计以及智能化全套解决方案,甚至连营销以及终端销售上也可以交给华为来执行。

所以,华为的汽车板块是现有业务线向汽车方向的延伸,它要做智能汽车领域中的“博世、采埃孚”,即围绕华为在智能硬件、操作系统以及技术标准等上的优势,为车企提供对应解决方案,助其快速打入智能汽车市场,而不是自己跳出来做下一个“奔驰、宝马”。

华为也有难处

因为下场造车,就得花钱建厂,这是个重资产项目,并且风险很大。

首先在整车制造行业这事上,华为还算不上经验老到。其次,参考国内的各大主机厂目前的盈利情况,造车这事的投入产出比可算不上乐观。

就在任正非再次强调“不造车”的这天,华为发布了2022年的年度报告:

2022年,华为净利润下降了68.7%,营业利润率6.6%,净利润率只有5.5%,经营活动现金流更是下降了70%,大部分指标都是过去5年的低点,可谓是压力山大。

所以说,华为在这个时间点投身“造车”事业,显然是不理智的。

反倒是凭借自己现有优势,深挖利润丰厚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才是正道,一旦华为在B端市场开花结果,未来的增长空间以及稳定性是要大于C端的。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华为作为软/硬件供应商要保证绝对的中立性,这是车企主机厂信任的基础,如果华为亲自下场造车就是代表作者要做客户的“敌人”,对现有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在3月27日,广汽就发了一个通告,在埃安的项目中,广汽和华为的联合开发变成了自主开发,华为降级成了供应商。其中的很大部分原因,一码哥觉得原因很可能是广汽感受到了来自“HUAWEI问界”的威胁。

矛头指向余承东?

既然华为无意亲自下场造车,那这个“HUAWEI问界”显然不是华为内部达成一致而出来的结果。

在年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作出如下批评:“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三十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新一任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华为千金孟晚舟也对此作出了点名批评。

这一切似乎都把矛头对向了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而拆除问界门店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正是余总亲自下达的指意,颇有“自己闯的祸,自己收拾”的意味。

其实一码哥能理解余总的处境,因为目前华为车BU在盈利方面实在不容乐观。自成立以来,其已经累计投入约206亿元,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也超103亿元。

但华为车BU的去年营收只有可怜的不到21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3%,这距离余承东预计的2025年盈利差距甚远。

“不造车”的余承东有多难?

余承东在后面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也摊牌了:

“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帮助车企一起造好车’的理念。之所以闹出‘HUAWEI问界’这么个事,是想让其作为一个生态品牌,便于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困惑。”

但余总内心真的是这么想的吗?一码哥倒觉得也未必。

咱们不妨畅想一下,华为目前除了赛力斯之外,未来还能跑出了哪几个品牌?

国际的大车企咱们就不说了,因为制裁等原因,很难选择华为。

头部自主品牌看了看华为这套包含三电、全车控制、智能驾驶和座舱在内的全套整体解决方案,基本除了车身和底盘之外基本都与车企无关,它们有理由会联系到这算不算一种“夺舍”?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它们都知道智能座舱、智能软件等部分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在行业起步的时候,就坚持自主研发,自然也不会选择华为。

华为选择小厂合作确实走得下去,但毕竟小厂的技术能力与背书能力有限,很难说服消费者花几十万买小厂的车。问界M7、极狐 阿尔法S HI版的失败已经证明了小厂不可用。

说白了,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家都在拼命卷,没有头部车企愿意把核心技术愿意交给第三方提供。而且消费者也越来越挑剔,小厂子的车贴上华为自选的头衔,也不见得一定是爆款。

而作为华为中敢闯敢拼的猛将,一码哥认为余总不会满足于做供应商这种“曲线造车”的模式。

从他此前主导的智选车模式来看,华为在技术、品牌、软硬件等方面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基本算是在打个“擦边”造车了。

还有另一层原因?

作为华为手机业务的功臣,余总风光无限,可惜在手机业务被制裁之后,他在华为内部的权重势必会下降。

而现在汽车业务恰好就是他能抓在手里的王牌,如果华为能下场造车,按照造车的资金以及体量来看,这个由他主导的项目势必会成为华为的主方向,那么届时肩膀上扛着两枚功勋肩章的余总,在未来的接班人竞争中,基本可以宣告稳了。

不过按照任正非的视角来看,虽然余承东在华为这边是功臣也是猛将,但在接班人这事上,显然是孟大公主的分量更重,所以他这番重申华为不造车的决定,颇有些不让余得逞的味道。

写在最后

在华为“供应商角色”和“造车竞争者”之间的来回摇摆中,或许它已经逐渐错失了切入造车赛道的时间点。

当然咯,我们不排除再次重申不造车之后,车BU业务能迎来转机。不过目前来看,华为在合作中对自身定位的把握,显然还处在艰难的探索阶段。

反观在隔壁“友商”小米的造车事业正如火如荼,一码哥觉得华为高层心中,尤其是在余总心中,他很难不产生一丝涟漪。

现在回看当晚在大会结束后,余总在华为心声社区的那句:“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这着实耐人寻味。
↑上一篇: 布局智慧家庭,海尔智家全球领跑行业
↓下一篇: 东华科技披露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62.34亿元,归母净利润2.89亿元
返回列表

昆明侦探事务所

手机:13769107668
座机:13769107668   传真:13769107668
邮箱:13769107668
地址:昆明

Copyright © 2012-2021 昆明侦探公司. 技术版权微信:myxingren Reserved. ICP备案号: